近些年,顯示行業蓬勃發展,新技術持續突破,從CRT到LCD,到OLED,再到Mini/Micro LED,當下大熱的Mini
LED,大屏顯示產品也歷經了多次更新換代。眼下,隨著Mini LED顯示技術的愈發成熟,Mini LED發展前景被廣泛看好,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一、Mini LED的誕生和原理
在OLED屏幕受價格等因素的影響,尚未實現完全普及的今天。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觀看的電視、顯示器等顯示設備依舊以LCD屏幕為主。LCD屏幕能夠顯示畫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光源的存在,而它的光源就是背光層。
因為背光層是一個由很多LED燈珠組成的,能夠發出白色光芒的模組。所以,LED燈珠的數量就會對屏幕的較大亮度和均勻度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當傳統LED背光模組的燈珠數量無法滿足大家對畫面素質以及行業應用的要求時,就必然會被全新的背光技術所替代,Mini LED背光技術應運而生。
Mini LED主要以背光形式為主,依舊沒有擺脫LCD屏幕的范疇。而LCD屏幕能夠實現發光的主要原因,在于擁有一個由很多LED燈珠組成的背光模組。
Mini
LED,從名字中“Mini”我們可以看出,這項技術的實現原理在于通過縮小LED燈珠尺寸,使面板在保持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容納更多的燈珠數量,以此來實現高亮度的顯示效果。
隨著背光技術的進步,Mini LED的晶粒標準尺寸從100微米到200微米,逐漸縮小到50微米到200微米,這樣的尺寸可以使面板容納下更多的燈珠數量,從而帶來了亮度和對比度的顯著提升。
燈珠數量的增加還催生出了Local
dimming(局部調光)技術,這項技術是指將整個背光分割成更多的獨立控制區域。通過LED芯片控制單個區域燈珠的亮滅程度,以此來實現更高的對比度。并且,由于大多數MiniLED背光面板采用直下式背光設計,所以Local
dimming技術還能有效改善LCD屏幕一直存在的漏光問題。
二、Mini LED的優勢提升
相較于傳統LED背光源,Mini LED背光源性能有以下優勢提升:
1.高對比度。背光芯片結構小,有利于將調光分區數(Local DimmingZones)做的更加細致,從而達到更高的動態范圍(HDR),實現更高對比度的效果。
2.高亮度。Mini LED可實現在高亮度(>1000nit)下散熱均勻。
3.超薄化。相比一般的側入式背光方案,Mini LED背光可做到直下式超薄的LCD顯示,縮短光學混光距離(OD),降低整機厚度從而達到超薄化目的。
4.壽命長。而對比OLED屏幕廣泛使用最大問題仍是「有機發光材料」的壽命問題以及因為壽命帶來一系列「妥協」問題。在Mini LED背光技術下不存在壽命短的問題。
總而言之,Mini LED背光是液晶顯示技術路徑的重要創新方向。Mini
LED作為一種“次毫米發光二極體”,兼具了LCD和OLED的優勢,在亮度、區域控光、壽命、色彩表現等核心參數上,可以超越OLED。OLED相較于LCD而言是顯示技術的替代創新,MiniLED則是LCD的升級創新,用于對標競品OLED。
2020年,Mini
LED技術實力出圈,其憑借著更高亮度和更高對比度的優勢,迅速躋身目前主流顯示技術。其采用顆粒更小、顯示效果更加細膩,且支持精準調光的LED背光,相比OLED,Mini
LED有著壽命久、不燒屏的特性,并且在同等亮度下所需功耗更低,因而得到了一眾上游廠商和終端品牌的青睞,迎來一個高速發展階段,成為了當下大屏時代的主流。
三、Mini LED分類
從終端應用場景來分,Mini LED的應用可分為背光和直接顯示兩類。
(一)Mini LED背光:助力LCD沖擊中高端
Mini
LED背光助力LCD顯示效果大幅提升。液晶顯示本質上是一種受光顯示,需要外部背光源(白光背光單元),通過濾色片顯示顏色。LCD顯示器有薄膜晶體管、液晶陣列和背光源三大要素,Mini
LED背光技術則是針對背光模組的創新,并未改變LCD顯示的結構。相較于傳統背光,Mini
LED背光模組一般采用直下式設計,通過密布實現更小范圍內的區域調光,能在更小的混光距離內實現更好的亮度均勻性,同時大幅提升液晶顯示的對比度。
因此,MiniLED在背光領域的應用就自然成為了各面板廠商的重點發力區域。從MiniLED概念誕生以來,就引發了包括三星、LG、TCL、京東方等一眾國內外面板廠商對這項技術的積極研發,并且實現了電視、顯示器、筆電、平板、車載、VR等顯示領域的全面布局,目前Mini
LED背光已進入商業化時期。
(二)Mini LED直顯:Micro LED的前哨站
Mini LED直接顯示多采用RGB三色LED模組,將Mini
LED芯片直接作為顯示像素點,以此提供成像的基本單位,從而實現圖像顯示。每顆LED都能被單獨控制,LED的光效壽命均優于OLED,而且解決了OLED應用場景受限和燒屏等問題。相較于Micro
LED,Mini LED技術更成熟。Micro LED體積上相當于傳統LED顆粒的1%,Micro LED是RGB單獨發光,可以做到精準的顏色控制。但Micro
LED還有微型LED陣列器件制備、巨量轉移等技術難題亟待解決,而現階段Mini LED技術更成熟,更適合規?;瘧?。Mini
LED憑借其優良的性能,已初具產業化能力,即將迎來高速發展期。
三、Mini LED在各行業的應用
Mini LED背光技術常應用于電視、車載、筆電平板等產品,RGB直顯技術則用于110寸以上超大商用顯示市場。
1、電視市場
MiniLED背光在電視領域應用的時間最早,技術也最為成熟。由于它高亮度、高對比度等特點對畫質帶來的提升,使得搭載MiniLED背光技術的電視一經上市就獲得了優秀的市場表現。Mini LED背光電視,2022年出貨量為350萬臺,年增65%,預估2023年Mini LED背光電視出貨量將達到440萬臺,年增約26%。
再看LCD的情況,目前仍站穩TV面板的主流地位,并持續拉開與OLED的價格差,而Mini
LED作為背光提升了LCD電視的對比度、亮度和畫質表現,也就相當于提升了LCD的競爭力。長期來看,將依托LCD面板的成本優勢,結合自身技術的不斷突破和成本的逐步下探,Mini
LED背光將持續滲透TV市場。
2、車載顯示
車載顯示應用上,Mini LED在美國品牌凱迪拉克的導入下正式打開了市場,中國品牌也不遺余力地加快Mini LED“上車”的進程。LCD+Mini LED背光方案在可靠性、亮度及對比度上的優勢使其成為車載顯示的理想選擇,能夠同時滿足行車安全性和駕乘體驗的需求。
MiniLED 背光技術有望在車載顯示領域大展拳腳。目前看來 MiniLED 背光技術最具可行性并已處于應用前夜,自 2020
年起,車用顯示器為提供更高亮度與更佳對比效果,各家車廠嘗試導入高動態對比(HDR),而 Mini LED 背光技術很容易實現這點。
例如蔚來的ET7,就采用了京東方(BOE)10.2英寸的MiniLED 背光數字儀表盤;
理想汽車官方也透露理想 L9 在車載顯示方面,搭載了一塊配合 HUD(抬頭顯示)設計的安全駕駛交互屏,采用 MiniLED 技術和多點觸控技術,可顯示必要的行車信息,并讓儀表屏實現觸控式交互;
通用汽車旗下高階車款凱迪拉克 LYRIQ 已經導入 33 寸車用顯示,區域調光區域高達超過 3,000 區,搭配主動驅動產品設計,預計上述車企動作將會帶動旗艦車款導入高動態對比與區域調光技術的趨勢。
可見車載顯示天平逐漸傾向 MiniLED,相關企業正加快產業布局。
3、筆電平板市場
Mini LED背光屏相對傳統筆電、平板屏幕在動態對比度、亮度、色域、可視角上的表現更佳,且具有輕薄、高畫質、低功耗和節能等優勢。
在 IT 面板領域,消費電子風向標蘋果已率先采用 Miniled 背光技術,2021 年,蘋果陸續發布了搭載 Mini LED 背光顯示屏的新款 12.9 英寸 iPad Pro 和 新款 MacBook Pro,并且預計蘋果還將為新款 MacBook Air 甚至未來的 iMac 產 品同樣配備 MiniLED 背光屏。
在中小尺寸方面, 除了蘋果推出了多款旗艦級產品外,AOC、微星、華碩、戴爾等電腦品牌也紛紛將 MiniLED
背光導入進各家的旗艦產品中,產品定位依然多用于電競、美工設計、視頻影音等專業領域。通過對比幾款電競顯示器的性能參數,可以發現采用 Mini LED 背光的 IT
面板相較于傳統 LCD 面板,無論是使用時的平均亮度, 還是對比度、色域范圍都有明顯的提升。
高端筆記本加速導入Mini LED。雷神911 ZERO旗艦高性能NB采用了京東方16英寸Mini
LED屏,分辨率為2560*1600。相較于傳統LCD,Mini LED在亮度、對比度、色彩等性能表現更好,相較于OLED,Mini
LED背光顯示器在色域、壽命、功耗等方面有優勢,有望在筆電領域加速滲透。
4、超大商用屏幕
Mini LED RBG直顯技術常用于超大尺寸市場,逐步替代小間距LED的市場份額。從產品尺寸來看,Mini
LED直接顯示屏產品對應110寸以上的顯示市場。受制于成本因素,在民用顯示市場普及難度短期較大,但在商業、專業顯示市場潛力較大,包含交通管理指揮中心、安防監控中心、室內商業顯示等。從2021年開始,Mini
LED應用正在快速增長。Mini
LED產業鏈從芯片,封裝,到模組以及顯示器,到最終的終端產品,如平板電腦,筆電,汽車,電視,游戲機,VR;設備方面有固晶機,點膠機,AOI,清洗設備等等。
隨著產業鏈上下游研發降本的推進,將有效帶動
MiniLED 背光產品沖擊高端市場、下沉中端市場,快速提高相關產品的滲透率??梢奙iniLED道路寬闊,該技術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在線客服
服務時間:9:00-18:00電話
+86 18606862091
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郵箱
markting@san-star.com